一种用于移动板房的恒温恒湿系统的制作方法
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板房技术领域,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移动板房的恒温恒湿系统。
背景技术:
移动板房是一种以彩钢板为骨架,以隔墙板为围护材料,以标准模数系列进行空间合并,构件采用螺栓连接的可移动式房屋。可方便快捷地进行组装和拆卸,实现了临时建筑的通用标准化,树立了环保节能、快捷高效的建筑理念,应用于缓解灾情、建筑行业技术人员在施工场所的暂住。
移动板房,因其具有快速组建的特性,被用于临时加建的情况比较多;一些企业在建厂初期没有考虑到实验室区域的规划,而在后期产品研发的过程中需要设立实验室,因此组建便捷的移动板房成为首选方案,但实验室对环境的要求较高,例如需要稳定的湿度和温度,现有的移动板房不能满足其需求;而一些户外作业,例如地质考察,也需要在户外临时搭建检测室,检测室也需要稳定的环境才能保证正确的检测结果;基于这些情况,现有的移动板房一般会安装空调来进行温度、湿度的调节,但这种调节非常有限。因此,科研人员需要一种具有恒温恒湿功能的移动板房。
技术实现要素:
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移动板房的恒温恒湿系统,以解决上述问题。
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:
一种用于移动板房的恒温恒湿系统,包括有板房、恒温恒湿组件;
所述板房包括有并排设置的过渡区、组件机房;还包括有空气循环区;所述空气循环区设置于所述过渡区、所述组件机房一侧,其包括有送风口、位于所述送风口下方的回风口、隔层地板,并通过该所述送风口、所述回风口与所述组件机房相连通;所述隔层地板设置于所述回风口一侧;
所述恒温恒湿组件设置于所述组件机房内,其包括有组件外壳、从下到上依次设置于所述组件外壳内的过滤器、蒸发器、加热器、加湿器、风机;所述组件外壳底层内侧与所述回风口相连通,底层外侧连通有新风口,顶层内侧与所述送风口相连通;所述蒸发器外接有压缩机、冷凝器、膨胀阀;
还包括有湿度传感器、温度传感器;所述湿度传感器、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空气循环区内,并与所述恒温恒湿组件电连接。
进一步的,还包括有送风板;所述送风板设置于所述空气循环区上层,并位于所述送风口一侧,其上用于均匀送风。
进一步的,所述隔层地板包括有地板表层、地板支架;所述地板表层设置于所述地板支架上;所述地板支架高度与所述回风口高度平齐,用于建立回风通道。
进一步的,所述过渡区外侧上层设有风帘机。
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,1、保证了室内的温度、湿度环境;设置了恒温恒湿组件;恒温恒湿组件包括有过滤器、蒸发器、加热器、加湿器、风机,并且在空气循环区内设有温度传感器、湿度传感器,传感器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下的湿度和温度调节恒温恒湿组件,从而保持室内的温湿平衡;2、室内温湿均匀;通过建立循环风流道,风依次经过送风口、送风板、隔层底板、回风通道、回风口,最后循环至风机,使得温湿调节能力大大提升,并且更加温湿均匀。
附图说明
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;
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温度、湿度控制运作图;
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空气流道示意图;
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测试时的传感器放置图,a为空气循环区上层,b为中层,c为下层。
20、恒温恒湿组件;21、过滤器;22、蒸发器;23、加热器;24、加湿器;25、风机;26、新风口;27、压缩机;28、冷凝器;29、膨胀阀;30、过渡区;31、风帘机;40、组件机房;50、空气循环区;51、送风口;52、回风口;53、隔层地板;54、地板表层;55、地板支架;56、送风板;60、湿度传感器;70、温度传感器。
具体实施方式
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、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,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。需说明的是,本实用新型附图均采用简化的形式并均使用非精准的比列,仅用以方便、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。
如图1~图3所示,一种用于移动板房的恒温恒湿系统,包括有板房、恒温恒湿组件20;
所述板房包括有并排设置的过渡区30、组件机房40;还包括有空气循环区50;所述空气循环区50设置于所述过渡区30、所述组件机房40一侧,其包括有送风口51、位于所述送风口51下方的回风口52、隔层地板53,并通过该所述送风口51、所述回风口52与所述组件机房40相连通;所述隔层地板53设置于所述回风口52一侧;所述过渡区30外侧上层设有风帘机31;所述隔层地板53包括有地板表层54、地板支架55;所述地板表层54设置于所述地板支架55上;所述地板支架55高度与所述回风口52高度平齐,用于建立回风通道。
所述恒温恒湿组件20设置于所述组件机房40内,其包括有组件外壳、从下到上依次设置于所述组件外壳内的过滤器21、蒸发器22、加热器23、加湿器24、风机25;所述组件外壳底层内侧与所述回风口52相连通,底层外侧连通有新风口26,顶层内侧与所述送风口51相连通;所述蒸发器22外接有压缩机27、冷凝器28、膨胀阀29;
还包括有湿度传感器60、温度传感器70、送风板56;所述湿度传感器60、所述温度传感器70设置于所述空气循环区50内,并与所述恒温恒湿组件20电连接;所述送风板56设置于所述空气循环区50上层,并位于所述送风口51一侧,其上用于均匀送风。
工作原理:所述送风口51、所述空气循环区50、所述回风通道、所述恒温恒湿组件20形成一空气流道,风由所述风机25驱动,风又所述送风口51吹出,并经过所述送风板56均匀的流动至所述空气循环区50中,随后风由所述地板支架55下的所述回风通道回收至所述回风口52中,并继续流向所述风机25,形成一完整流道;所述湿度传感器60、所述温度传感器70实时检测所述空气循环区50内的温度、湿度,并根据室内温度控制所述蒸发器22、所述加热器23、所述加湿器24;
温度控制:当实际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,所述蒸发器22启动;当实际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,所述蒸发器22关闭,所述加热器23打开;
湿度控制:当实际湿度高于设定湿度时,所述蒸发器22启动,所述蒸发器22使得空气中水蒸气凝结,降低湿度,然后所述加热器23启动使得回风温度回复设定值;当实际湿度低于设定湿度时,所述加湿器24启动。
技术人员对所述空气循环区50内的上层、中层、下层每层装了5组温度、湿度传感器60,并进行测试记录,如图4所示,测试记录如下:
稳定性测试:任意一组传感器10min的均值,以每组10min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平均值作为一个测定结果;以24h内各个点所有10min均值与标准值的最大偏差表示该所述空气循环区的精确度。测试步骤见规范gb-2002p1a3.1~a3.6条,测试结果如下,在设定温度20°c,相对湿度为55%的情况下,温度为20±1°c,相对湿度为55±15°c,稳定性良好;
室内空间均匀性测试:任两组在任一瞬间的差值,以各组同一时间10min均值间极差的最大值表示室内空间温湿度的均匀性,测试步骤见规范gb-2002p1a3.1~a3.6条说明,测试结果如下,在设定温度20°c,相对湿度为55%的情况下,温度差值≤0.5°c,相对湿度差值≤15%,均匀性良好,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恒温恒湿组件,并使得恒温恒湿组件与空气循环区形成空气循环,达到了恒温恒湿的功能。
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、主要特征和优点。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,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,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,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,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,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。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。
咨询热线
133-6050-3273